助力智慧礦山時代,華為生態鏈指定供應商
2022年大暑節氣的時間是2022年7月23號4點6分49秒至2022年8月7號20點28分56秒。
大暑是夏季.后一個節氣,與小暑一樣,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,表示天氣炎熱至極。大暑相對小暑,更加炎熱,是一年中陽光.猛烈、.為炎熱的節氣。“濕熱交加”將在此時達到頂峰。
我們如何平安舒適地度過一年中.濕熱的季節呢?南懷瑾先生說:“靜勝熱”,我們都曉得心靜自然涼,一靜下去就不會熱了。反過來說,就是“熱勝靜”,熱也會造成清凈。
暑日三伏
氣候在這一天及其前后,是一年中.炎熱的時期,才算正常。因這時,已經進入伏天,所謂伏天,日期有三十天,小暑后的..個庚日,即是大暑之前.近的一個庚日開始為初伏,大暑后的第二個庚日為中伏,第三個庚日進人尾伏,到第四個庚日則出伏了,這時已經在立秋之后,俗語說“三伏帶秋”,就是這個道理,所以在三十天伏日里,是一年.熱的時期。
為什么叫“伏日”呢?這涉及到中國文化的五行道理,五行生克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。而五行相克是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,四時配五行,是木為春,火為夏,金秋,水冬,而土為長夏。如此推移,四時交替,本來都是相生,只有夏交秋是火交金,為相克,以金代火而金怕火克,庚辛為金,因此在夏之至極的時候,金氣一定伏藏起來,連續一個月之久,稱這時為“三伏天”。
在秦德公的時代,就有此說,《漢書》中說:“秦德公作伏祠?!弊⒔庹f:“六月伏日也,周時無,自此乃始?!?/span>
——《揭開黃歷的秘密》
三伏養生
自古以來,民間有大暑三伏天飲涼茶(伏茶)的習俗;伏茶顧名思義,是三伏天飲的茶,這種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。此外,還有燒伏香、曬伏姜等習俗。“大暑”是一年中天氣.熱、濕氣.重的時節,此時節養生保健的重點是“防暑”和“祛濕”。
南師也曾說過,暑天有濕氣,保養身體一定要注意,以及夏天千萬不能貪涼。
伏天要吃熱的
我現在不是講西醫,是講中醫..部要讀《黃帝內經》。其中..篇就是要人了解陰陽六氣,現在的人都不相信,學中醫的也不肯讀,認為是空洞的理論。陰陽就是正面、反面,陰陽兩個字是代號,什么事都有正反兩面,是相對的。甚至每天的氣候,每件事情也都是相對的。整個宇宙大氣層跟著太陽月亮的行度,十二個月當中有六種變化,所以說是六氣。
哪六氣呢?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?,F在假設不開冷氣坐在這里,或到外面曬一下太陽,是什么感覺呢?現在梅雨季節快要過了,馬上到三伏天了,就是《黃帝內經》講的燥、熱、火這個季節,身上難受,所以梅雨季到三伏天.嚴重。這是講身體外面的感受。
如果學醫的就要知道,夏天身體里面反而是寒的,我們的胃是寒的;可是大家喜歡夏天吃冰涼的東西。以養生之道來講,修道的人不干這個事,夏天反而要喝熱的,吃熱的。這是地球自然的物理,夏天手伸到井里去,地下水是涼的。
所以我們講山西人不但會發財,還聰明,你到山西那個古房子一看,有地窖,還有冰窖呢。冬天把冰放到地窖,到夏天還沒有化。我們夏天覺得熱,因為受大氣的影響,身體體能的溫度向外發散,表皮上感覺很熱流汗,內部就寒了,這是養生的道理。所以很高明的醫師,有時候夏天的病,不是給你吃涼藥,反而是吃大熱藥。
——《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