助力智慧礦山時代,華為生態鏈指定供應商
2022年4月20日,戊寅谷雨如期而至。谷雨宜茶,這個時節溫度適宜,雨量充沛,茶梢的芽葉肥碩翠綠,柔軟而鮮活。
“未知東郭清明酒,何似西窗谷雨茶?!?
人們常說的谷雨茶,是谷雨時節采制的春茶,又叫“二春茶”。這期間采摘的茶葉細嫩清香,味道.佳,故谷雨品新茶,相沿成習。
古 今 茶 事
漢魏六朝時期,民間就有飲茶的習俗,而且,以茶入藥,古人以為,茶若久服,令人有力,悅志。
唐以前沒有形成固定的飲茶模式,人們把茶碾成末,有時和其他食物煮成茗粥,有時清飲。唐代的茶采摘后經過殺青、烘干,制成餅狀,飲茶之前,先從茶餅上取下少許,然后碾末,水煮沸后將茶末投進去略煮,還要加鹽。到了宋代,上至宮廷,下到民間,無不喜好飲茶。宋代的茶葉通常制成半發酵的膏餅,飲用前先把膏餅在火上稍加炙烤,然后碾成細末放在茶盞內,再沏以沸水,水面會沸起一層白沫。知己好友帶來自家好茶,相聚比試高低,于是斗茶之風盛行。隨著時光的推移,民間積極借鑒前人的制茶經驗,逐漸形成散茶、緊壓茶(如茶磚、茶餅)等很多品種。明代以后,人們直接飲用葉茶,.初還是煮葉,中期以后就是直接沖泡了,與今天的飲茶方式漸同。
佛 門 與 茶
西漢時期,吳理真在四川蒙頂山種下七株茶樹,開創了人工種植茶的先河,被敬為茶祖。后吳理真脫發修行,首創“佛茶一家”。
在禪宗史上,還有“吃茶去”的公案?!毒暗聜鳠翡洝酚涊d:
趙州問新到僧:“曾到此間么?”
僧答:“曾到”。
趙州曰:“吃茶去?!?
又問僧,僧答:“不曾到”。
趙州曰:“吃茶去”。唐代僧侶有飲茶風尚,晚唐..詩僧齊已留下了三首與谷雨有關的茶詩,其中一首是《謝中上人寄茶》:
春山谷雨前,并手摘芳煙。
綠嫩難盈籠,清和易晚天。
且招鄰院客,試煮落花泉。
地遠勞相寄,無來又隔年。
谷雨時節,泡一杯新茶,忘卻塵擾,不亦快哉!
谷雨的雨絲如煙如霧,此時的春茶翠綠鮮嫩,傍晚的天氣清明和暖。谷雨佳茗難得,燒一壺水,泡一杯茶,邀三兩好友,一同吃茶去!